作者:秦金哲 朱世慧 来源: 发布时间:2021-9-4 8:16:46
洪朝生:低温世界拓荒人

   1999年,《人民日报》发表张劲夫的文章《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老挝黄金赌场与“两弹一星”的回忆》,文中高度评价了低温实验室在液氧、液氢制造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就是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老挝黄金赌场院士洪朝生。

 

“没有如果”

 

   洪朝生于1920年出生在北京。父亲洪观涛早年曾加入同盟会,后赴法国、比利时留学8年,专习铁路工程,回国后任陇海铁路潼关至西安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铁道部路政司技正等职。

   洪朝生的中学阶段是在北京育英学校和汇文中学度过的。在汇文读高中期间,他在物理名师张佩瑚等人的引导下,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在此期间,洪朝生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参加了“一二·一六”学生大游行。

   1936年,洪朝生考上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洪朝生曾和同学商议好要奔赴延安,但后因交通封锁等原因未能成行。1938年,学校再度南迁,他随学校“湘黔滇旅行团”步行3000余里至昆明,就读于西南联大。

   1944年,洪朝生同时通过庚款留英和留美考试,于194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电子物理学,并于1948年获博士学位,之后进入普渡大学做研究。

   1950年,洪朝生在半导体锗单晶输运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了杂质能级上的导电现象,提出半导体禁带中杂质导电的概念。这一工作后被半导体物理界称之为“洪朝生效应”,成为无序系统电子输运现象实验研究的开端,引发了国际上对无序电子输运机制的探索,发表的论文引用寿命长达60余年。

   在美期间,洪朝生积极参加“北美中国学生会”和“留美科协”的进步学生活动。新中国成立时,在普渡大学留学的洪朝生心潮澎湃,他按照《华侨日报》转载的五星红旗图样和制法说明,在坐标纸上精心绘制了五星红旗,以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炽烈情感。

   在普渡大学期间,洪朝生与清华大学取得联系,了解回国后从事哪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宜。钱三强、彭桓武两位先生回复说,低温物理很重要,我国也应开展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并建议洪朝生再去西欧一年,以增长低温物理方面的见识。于是,洪朝生进入以著名物理学家昂内斯命名的荷兰莱顿大学低温实验室,从事超流氦实验研究。

   洪朝生在普渡大学所取得的成就得到室主任哈洛维兹的高度认可,他多次挽留洪朝生继续从事该项研究。与此同时,洪朝生的才华也得到著名物理学家莫特的赏识,他热情邀请洪朝生到他所在的英国利物浦大学开展位错理论研究。这对于对物理理论研究情有独钟的洪朝生而言,自然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但洪朝生回国志向坚定,遂婉拒了他们的盛意,毅然于1952年初回国,投身于新中国低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

   数十年后,洪朝生的学生张殿琳问他,如果您当年不回国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会不会有更大的学术成就时,洪朝生摇摇头说:“没有如果。”因为他从未动摇和后悔当初回国的决定。

 

开拓国内低温事业

 

   回国前,洪朝生了解了西欧一些氢、氦液化设备的设计原理、机器配置情况和少部分实验仪器的规格,并向厂家询价。当时,西欧厂家与我国尚无贸易往来,而东欧厂家则不与个人联系。

   1951年夏,我国派出科学仪器采购团来到前东德,钱临照先生召洪朝生到东柏林洽商。他们用了一周时间,向厂家订购了小型液化空气机、氢与氦压缩机等机械设备和有关仪表。就是这些设备、仪表和材料,构成了低温物理实验室筹建时的全部家当,新中国的低温事业也正是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

   刚回国时,吴有训曾问洪朝生:“你是不是要买一个液氦机?你在国外不是也用现成的液氦机吗?”而现实情况是,欧美具备氦液化机生产能力的国家对华禁售,中国人根本不可能买到。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洪朝生下定决心:这个得自力更生、自己来干。

   当时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要从零开始研制氢、氦液化系统,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可想而知。

   1953年,洪朝生领导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低温物理实验室。从前东德订货的设备陆续到位后,洪朝生带领几名高级技工、新毕业的大学生和见习员从头做起,自行设计和加工,反复试验,于1954年利用购入的空气液化设备生产出液体空气。在此基础上,1956年,由他们自行设计、加工的我国第一台液化器调试成功,在国内首先获得了液氢。1959年,在经历试验—结果分析—改进—再试验的多次反复之后,他们又在国内率先实现氦的液化。1964年,周远等人又成功研制出长活塞膨胀机预冷的新型氦液化器,使液氦技术在国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氢、氦液化技术的成功实现和在国内推广应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作出了贡献。

   1958年,洪朝生在老挝黄金赌场物理研究所低温实验室内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超导研究组,率先提出了在国内开展获得超导转变温度80K以上的超导体(金属与合金)研究,并组织开展了超导体薄膜及电子计算机元件研究,开启了我国超导物理研究的先河。 

   20世纪60年代初,洪朝生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低温物理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温物理专业,并担任低温物理研究室主任,承担了低温技术、低温物理实验技术等专业课的授课任务,为我国低温物理、低温技术和超导研究培育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20世纪70年代,洪朝生领导低温科研队伍,完成了大型空间环境模拟系统KM3和KM4低温氦制冷系统的研制任务,为卫星上天提供了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条件,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85年,“KM4大型航天环模设备的研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组建低温技术实验中心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超导研究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国内对低温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中科院决定将物理所低温技术研究部分与中科院气体厂合并,组建一个综合性低温技术研究发展机构——中科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开展氦制冷技术、低温实验技术和低温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并任命洪朝生为中心主任。

   1983年,中科院根据洪朝生等人的建议,决定将超导技术列为中科院“六五”科技攻关项目。时任中科院学部主任钱三强任命洪朝生为攻关组组长,将高温超导列入研究内容。后来这个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培养了大量超导人才,为1986年高温超导发现及中国及时介入高温超导研究前列起到重要作用。

   1999年,根据中科院的部署,以中科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与感光化学所为主体组建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洪朝生担任理化所科技委员会名誉主任。他关心研究所的发展,为理化所的发展建言献策,倾注满腔心血。

   如今,理化所拥有国内唯一的综合性低温研究团队,在液氢、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中不断突破,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打造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世界低温产业第三极。

   为继承和弘扬洪朝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理化所成立了“洪朝生青年突击队”。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点燃了一代代低温人的激情岁月。■

(作者单位:中科院理化所)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1年8月刊 人物)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