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倪伟波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6 21:33:40
“入保”,没那么简单

   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阿尔茨海默病正在悄然影响着全球的每一个家庭。

   时间每过去3秒,全世界就会有1人进入阿尔茨海默病的世界,陷入记忆丧失的烦恼。

   更为可怕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还是一种致命型的痴呆症。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美国有12万余人死于阿尔茨海默病,而2000~2018年间,美国因该病死亡的人数增长了约146%。

   中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统计,2006~2016年的10年间,阿尔茨海默病的死亡人数增长了约57.8%。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还有着让人不得不直面的现实困境。一方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价格昂贵,进入医保的药物有限,长期用药成为很多患者家庭难以承受的“经济包袱”。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长期护理便成为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减缓疾病进展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长期护理并未被纳入医保范畴,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让患者在医疗、护理机构面前望而却步,被迫在家中接受保守治疗。

   这种“温柔的绝症”正一步步侵蚀着每一位老人对人世间的“印记”。

 

不能不算的“经济账”

 

   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2020年阿尔茨海默病事实和数据报告》指出,到2020年,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将使美国损失3050亿美元;而到2050年,这一数据可能将高达1.1万亿美元。迅速增加的数字正在使这种无法被治愈的疾病位列美国最昂贵的疾病之一。 

   这绝非危言耸听。早在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曾联合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81家中心,对2015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人均年花费、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总费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人均年花费为19144.36美元,其所致社会经济负担总额高达1677.4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经济负担将达到9.12亿美元。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吴成翰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庭算了一笔经济账,结果与贾建平的调查结论不谋而合。吴成翰表示,阿尔茨海默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福建省为例,按每个月平均测算,患者仅药品就需花2400元左右,加上挂号费就要3000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血液和脑脊液等生物标记物检测及日常的营养改善等费用,一年大概要花10万元左右。

   “没有工作的老年人可能会因承担不起这些费用而选择放弃治疗,这会使患者病情加重,也会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吴成翰指出。

   为此,吴成翰建议,将阿尔茨海默病纳入福建省医保特殊病种范围。这样,“报销额度会更大、范围更广,从而能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入保”困难重重

 

   尽管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纳入医保体系抱有美好的期待,但想“入保”其实没那么简单。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我国的医保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一些省、市及自治区,阿尔茨海默病并未被纳入医保范围。

   “纳入医保与自费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方面差距很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巍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坦言。 

   她介绍,目前进入北京医保范围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包括安理申(多奈哌齐)及艾斯能(卡巴拉汀);一类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这些进口药价格昂贵,一盒大多在千元左右。“有医保的患者按照报销比例,大约只用付百元左右;而自费的患者就很难承受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除了进口药以外,还有多个国内厂家生产的多奈哌齐仿制药,这些药物经过一次性评价达到标准后也可进入医院。“这类仿制药的出现就是为了让更多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能够吃上药,坚持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张巍说。

   去年年底,我国原创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正式在国内25个省的151家门店同步上架开售。 

   该药目前尚未进医保,单盒定价为895元,月费用约3580元,一年约4万元。尽管患者可凭医生处方在全国各大专业药房(DTP药房)购买,但大多数老年人并不只有这一种疾病,因此,经济负担仍然沉重。

   不过,一种新药想进入医保绝非易事,需要经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及“验明正身”的过程。“医保相关职能部门、医院及厂家等在患者的需求、专家的呼吁、产品的价格确定及医疗基金支付能力等多方面达到共识后,新药才有可能进入医保目录。”张巍指出,“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长期护理难“入保”

 

   截至目前,阿尔茨海默病仍是一种无法被治愈的疾病,其病情呈进行性的发展决定了患者对于医疗的需求——患者不仅需要长期就医服药,更需要长期护理。

   相较于药物治疗,花费在护理与照顾患者上的费用其实要更多。贾建平的调研就曾指出,2015年,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社会经济负担总额的1677.4亿美元中,超过 67% 是交通、住宿及家庭日常护理等非直接医疗费用,而这些费用则完全由患者家庭承担。

   环顾全球,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将长期护理纳入医保。比如,德国是第一个将长期护理保险设为医疗保险品种的国家。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德国将长期护理的保险算为非全额险种,即个人和企业各承担一部分,其中个人承担得较少。该政策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覆盖了所有需要护理的人群,而不只是老年人。

   回到中国,想要将长期护理纳入医保是“很有挑战性的”。在张巍看来,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这么有限的医保资源要顾及中国这么大的‘盘子’”,确实颇有难度。

   “需求和支付能力之间的差距是医保的一个永恒的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在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一语中的。

   值得庆幸的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风险,解决失能人员的日常照料和长期护理难题,2016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在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目前试点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其有力减轻了失能人员个人及家庭的经济和事务负担。失能人员也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此,可以将该意见的试点及探索视为是对阿尔茨海默病长期护理“入保”的有效尝试。

   不过,张巍也指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在全国推开还有不少困难。除了考虑中国的国情外,还要对不同的老化疾病以及疾病的轻重缓急进行政策倾斜。“老年人有很多其他疾病,每一种疾病的轻重缓急各不相同,将政策倾斜到像阿尔茨海默病这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上是否可行,这需要全局考虑。”

   此外,在全国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例如,什么样的患者、都有哪些疾病、具有什么症状及达到何种程度,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来界定,否则就很可能造成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张巍解释道。

   朱恒鹏也指出,考虑到失能和半失能群体数量巨大,“尽可能地发展适合于我们这个发展阶段和水平的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障机构,也是一种可行之选”。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0年10月刊 远景智略)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