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9-3-5 20:58:30
厚积薄发的中国科幻电影

 
短短15天,累计票房40亿元,在《流浪地球》上映前,恐怕没有人能想到中国造的科幻电影能有如此大的能量。
 
在00后、90后、80后甚至70、60后眼中,提起科幻电影,首先想到的就是《阿凡达》《2012》《后天》《星际穿越》等特效浓重、场景宏大的美式大片。中国能够拍出优秀的科幻电影吗?对于这个问题,在这个农历新年之前,大多数人都不会给出肯定的回答。
 
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电影人可以拍出情感片、战争片、喜剧片、悲剧片、悬疑片甚至恐怖片,但唯独拍不出科幻片。纵观中国电影历史,科幻电影寥若晨星,特别是近30年来,在美国科幻大片的冲击下,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序列中更是难以谋得一席之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流浪地球》的逆袭也并非偶然。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被科技改变,人们相信未来的生活也将被科技主宰。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科幻题材影片有着更高的需求。
 
近十几年来,在网络平台的传播下,科幻小说创作如火如荼,诞生了《三体》等众多优秀作品,这为科幻电影提供了丰厚的剧本基础。在影片的特效实现上,中国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底蕴。近年来,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中国甚至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或领跑。《流浪地球》中的所有特效均是在国内制作完成,其视觉冲击力完全可以和美国大片相媲美。
 
此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近年来国家科技实力的显著增强。“神舟”“天宫”“天河”“蛟龙”……无论是航天工程、超级计算机还是深海科技,中国科研人员取得的每一项进步都为科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特有的自信。
 
围绕《流浪地球》,除了赞美、惊叹外,也不乏吐槽和质疑。除了影评人和媒体,评论还来自中国主流科学界。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科幻电影的关注度正迅速提高,同时我国也借助科幻电影实现了科普的大众化和趣味化。科学界的参与将有助于中国科幻电影在拥有中国风格的同时,注入更扎实的科学元素。
 
无论是从中国电影的发展,还是从科普的角度来看,中国科幻电影都正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9年2月刊 社论)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