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习记者 李勤 来源: 发布时间:2014-7-30 16:46:3
兢兢业业搞科研 踏踏实实忙转化
——访神华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

 
神华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经销商,神华煤炭生产的主要基地位于陕西、蒙西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如何在大规模煤炭生产的同时,保护产煤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一直是神华集团持之以恒追寻的战略目标。为此,神华集团联合多家的研究机构和各领域专家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和工程示范。
 
神华集团探寻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需求与相关领域许多院士开展的重大项目研究目标不谋而合。2010年,神华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引进了13位院士,骨干专家100余名,在国家能源发展和煤炭清洁高效开发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
 
不辞辛劳忙科研
 
在成果取得的同时,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研究人员对院士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非常有感触。神华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伊始,张凯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随后他成为神华集团的科技发展部的一名职员,又回到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项目研究。
 
在张凯看来,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院士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与不断钻研的科研精神。他说:“平时基层科研人员很难跟院士有接触,现在耳濡目染了学科最前沿的东西,还能在院士专家工作站学习院士们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对我影响很大。”
 
让张凯颇受触动的是,有几位院士已经80多岁,在跑矿区时还要翻山越岭,不满足于看矿区照片,坚持实地考察,丝毫不怕吃苦。
 
张凯介绍道:“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吃苦耐劳让我印象深刻,有时院士们早上六点直接从北京出发,到了矿区是八九点钟,直接下井,上来已经是中午了,下午又接着在矿上交流怎么解决矿上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他们第二天还有别的工作,所以晚上又要赶回北京,因此特别劳累。”
 
曾经亲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的神华研究院科技管理部毛亚林也对专家们的工作态度十分敬佩,他说:“在‘院士神华行’活动中,很多院士年事已高,但坐飞机到达后立刻去现场调研、咨询,还要连夜开会,连轴转。他们对待学术认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让我们很受教育。”
 
专注科研成果转化
 
在院士看来,吃苦不算什么,他们在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最关心的是科研项目的目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高度评价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模式,他认为这种合作方式能有力地推进科学研究的强度和转化率,对高校和生产企业都有重大推动作用。
 
据介绍,在工作站工作期间,彭苏萍的科研团队与神华集团合作,采用本底调查、四维地球物理探测、现场工程观测、矿区生态环境调查与采矿工程的关系分析等手段,首次发现了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岩层、水、生态的自修复现象,初步建立了适合矿区发展的水资源保护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2013年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被推荐参评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彭苏萍表示:“企业最看重的是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高校最看重的是成果的先进性,如果两者结合,则有可能获得技术先进、推广潜力大的科研成果,这是我们研究团队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研究成果很快被神华集团下属的煤炭企业和西部一些煤矿推广应用,我们很高兴,大家都认为通过科研能为行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最大的幸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也是神华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的院士之一,他所在的研究团队与神华的合作研究领域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矿化利用与封存利用。
 
谢和平强调,基础研究一定要与企业的需求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益。“我们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工作至今,通过与神华合作,除了继续深入研究基础的科学问题之外,还不断根据企业实践情况所反馈的信息进行研究方向和方法的微调。目前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结果,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研究经验,相关成果的转化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工作。这项研究对推进我国碳减排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在国家气候变化战略博弈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期待产学研强强联合
 
在神华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让张凯和毛亚林获益匪浅,他们期待,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未来的发展中,自己能够继续参与,促成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毛亚林说:“希望以后有更多这种将企业需求和科学家的科研工作真正对接的创新工作模式产生。”
 
在谈及对院士专家工作站发展的展望时,彭苏萍说道:“我们对神华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深厚的感情。神华集团搞院士专家工作站是真正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工程实施,因此为院士专家工作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我们才能取得这些成绩。在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后的工作期间,我们要进一步配合神华集团建立起以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为标志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平台,成为该类技术推广的孵化器。”
 
谢和平语重心长地说:“院士是我国面向国家需求层面科学研究的重要群体,企业是规模化技术的实施主体。‘院士专家工作站’这种形式是产学研强强联合的模式。在以项目为核心的合作方式基础上,通过成立联合研究机构进行成果转化, ,企业持续稳定地投入,院士带领团队开展前沿领域的理论探索和技术开发,必将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7月刊 风采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