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海滨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15 11:10:38
德班四变化
 
经过艰苦谈判,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在延期一天后达成协议。尽管国际舆论对德班成果评价各异,但与过去的气候谈判相比,德班谈判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值得关注。
 
发达国家整体强硬
 
德班气候变化大会的一大特点是,发达国家表现出比过去更强硬的立场和姿态。比如,在《京都议定书》二期问题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明确表态反对,欧盟虽然表示有条件地支持《京都议定书》延长,但对其所提出的条件更为坚持。美国更是对《京都议定书》不屑一顾。虽然最后德班会议达成了妥协,但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展示了更大的灵活性。
 
发达国家日趋强硬,原因有三:第一,这与当前国际格局的快速变动和调整导致的权力转移有关。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头迅猛,权力正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发达国家的失落感、焦虑感和不平衡感迅速上升,导致他们要求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而自身则竭力回避责任,更不愿意做出让步。第二,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速快、总量大,客观上也增加了发达国家的忧虑和警惕。以中国为例,2000~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20%,占全球比重由9.1%提高到约20%,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由12.9%提高到约23%;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相当的差距)。第三,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内部分化日益加剧,也使发达国家感到有机可乘,因此态度日趋强硬。
 
当前,发达国家日趋强硬的谈判立场与发展中国家日益积极和灵活的谈判姿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态势的发展预示着未来国际气候谈判将更加艰难。
 
欧美趋同日益明显
 
欧盟和美国是国际气候谈判的两大关键角色。长期以来,欧盟和美国在全球减排路径上存在重大分歧,欧盟强调自上而下,美国坚持自下而上。此次德班会议上,美国最终同意欧盟所提出的2015年前制定涵盖主要经济体的新法律框架,并于2020年实施的方案,反映出欧美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有趋同的迹象。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继续发展,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在未来谈判成果的法律形式这一重大问题上已基本站在欧盟一边,即使是基础四国在这一问题上也出现前后表态不一致和不协调的问题。如果欧美立场趋同的态势继续发展,欧美实现联手对付发展中大国,而发展中国家自身团结越来越不稳定,国际谈判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发展中大国面临的国际压力将急剧增大。
 
固有原则将被侵蚀
 
过去20年国际气候谈判一直是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而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的建立意味着所有国家今后都将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谈判。过去的双轨谈判将并为一轨。其实质是未来国际气候谈判将逐渐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谈判转变为排放大国与排放小国之间的谈判。而过去气候谈判的基石——“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将逐渐被侵蚀和模糊。这也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伞形国家的核心政治诉求之一。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局面是发展中大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姿态开始转变
 
由于中国在世界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格局中所处的显赫地位,中国毫无疑问是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关键角色之一。因此,中国在谈判中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瞩目。此次德班会议中国表现抢眼,在谈判策略和战略上均有重大调整。从谈判策略看,中国一改哥本哈根谈判以来的无条件谈判模式,回归有条件谈判模式,在谈判中更加主动。从谈判战略看,由于中国同意加入2020年后的国际量化减排协议,可以视为中国在谈判中的一大让步。而中国之说以做出这一妥协,虽然有国际压力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政府希望借国际气候机制加快国内节能减排进程的强烈需求。这与十年前中国做出重大让步以换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而加速中国改革进程的做法十分类似。因此,此次德班会议标志着中国的谈判战略开始从过去20年一以贯之的“以外保内”战略向“以外促内”战略转变。■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1期 焦点)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